福迷笔记

篇名:希腊译员

原名:The Greek Interpreter

首次发表:英国《海滨杂志》,一八九三年九月

首次插画:西德尼·佩吉特

首次中译:《希腊舌人》,黄鼎、张在新译,收录在兰陵社一九○一年发行的黄鼎、张在新《泰西说部丛书之一》中。

发生时间:一八八八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三)。

提到的未刊案件:庄园主住宅案。

福尔摩斯:华生说他是一个有头脑但没有心的人。不喜欢接近女人,也不提家人。祖上是乡绅,祖母是法国美术家威尔奈(可能指埃米尔·让·贺拉斯·威尔奈)的妹妹,有个哥哥叫迈克罗夫特。他常去向哥哥请教,而迈克罗夫特也会向他介绍委托人。已经有了天文学知识(在《血字的研究》中华生认为福尔摩斯没有天文学知识)。

迈克罗夫特:比弟弟歇洛克大七岁,有高超的观察能力,但却不愿意证实自己的想法。是第欧根尼俱乐部的创始人。住在蓓尔美尔街,在白厅工作,职务是在几个政府部门查账。身体极为肥胖,不过面部某些地方和歇洛克一样轮廓分明。吸鼻烟。懂笔迹学。

备注:这是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第一次登场的案子。他们二人开头的推理表演借鉴自柯南·道尔的老师约瑟夫·贝尔教授对病人的背景情况做出的推理。

有些问题在本篇中悬而未决。比如歹徒只需要克莱蒂特在文件上签名,为何不伪造签名,而要如此大费周章?在克莱蒂特脸上贴橡皮膏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伪装,那实在太糟糕了,因为妹妹一下子就认出了哥哥。为何不使用面具、头套之类的道具?J.达文波特和本案又是什么关系?是谁从布达佩斯将剪报寄给福尔摩斯的呢?


[1]《希腊译员》于一八九三年九月发表在英国版《海滨杂志》上,一八九三年九月十六日发表在美国《哈珀斯周刊》上,由W.H.海德绘制插画。一八九三年十月发表在美国版《海滨杂志》上。

[2]威廉·S.巴林-古尔德将本篇发生的时间定为一八八八年,距离一八八一年两人相识已近八年。其他年代学家所持观点包括一八八二年说、一八八三年说、一八八六年说、一八八九年说以及一八九○年说。

[3]英国人特别喜爱喝茶,尤其是红茶。一六九九年,英国官方进口的茶叶只有六吨。而到十八世纪末,由各种渠道进入英国的茶叶大约已有两万吨。喝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八世纪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步阶段,那时候的伦敦开始有了“雾都”的称号,其实就是工业废气造成的污染。不仅是大气,水源污染也是早期工业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工业革命导致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城市的饮用水污染便成为严重的问题。英国人发现,使用热水泡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源污染带来的危害,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进入十九世纪,污浊、肮脏的伦敦开始频频流行霍乱。流行病学专家确认,霍乱是通过水源传播的,这一结论使得用热水喝茶更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保证健康的重要手段。虽然没有茶叶也可以喝烧开的水,但这肯定会影响人们喝热水的乐趣。福尔摩斯并不像典型的英国人那样有固定的喝茶时间,一般会在四点或五点喝下午茶。在《四签名》中华生提议在五点半的时候来杯茶,他也欣然同意。在《绿玉皇冠案》中他也自己主动倒茶喝。《博斯科姆比溪谷谜案》中他和华生、雷斯垂德一起喝茶。

[4]韦伯斯特·埃文斯在《福尔摩斯和运动》一文中,根据《威斯特里亚寓所》里华生提到福尔摩斯在乡间“整天做长时间而且常常是孤独的散步”推断他是一个高尔夫迷。散步只是一种托辞,而高尔夫又是一种很适合福尔摩斯性情的运动。鲍勃·琼斯在《高尔夫球手福尔摩斯》中也支持埃文斯的观点。高尔夫运动被认为起源于苏格兰,大概在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

[5]黄赤交角指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形成六十六度三十四分的倾斜。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二十二度二十六分),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又称“黄赤大距”。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这里提到的黄赤交角的变化则是另一个天文学问题。黄道面位置的改变使黄赤交角产生了长期变化。第谷曾根据恒星的黄纬都存在某种系统性变化的事实,发现了这种长期变化的现象。当前,黄极正向天极靠近,黄赤交角每世纪减小四十七秒左右。但是,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当前的这种减小大约还会持续一万五千年,然后将转为增大。柯南·道尔所参加的朴茨茅斯文学和科学研究会在一八八四年二月十二日举办了一场演讲,会上皇家天文学会会员阿尔弗雷德·威尔克斯·锥森少将(1827—1901)向与会者讲解了地球如何绕着太阳运转,月亮如何绕着地球运转,地轴倾角又如何影响季节。他也讨论了黄赤交角的问题。但是在《血字的研究》中华生提到:“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对哥白尼学说以及太阳系的构成也全然不解。当此十九世纪,一个有知识的人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道理,这件怪事简直令我难以理解。”于是华生在“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中写下:“天文学知识——无。”

[6]这里的返祖现象指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天生犯罪人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犯罪者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二、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三、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四、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在《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形容莫里亚蒂教授时说他“前额隆起”,“这个人秉承了他先世的极为凶恶的本性。他血液中奔流着犯罪的血缘”,应该是受到龙勃罗梭学说的影响。

[7] 指法国画家威尔奈(Vernet)家族。克劳德·约瑟夫·威尔奈(1714—1789)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法国风景画家。他的色彩运用大胆明亮,远远超过了那一时代的束缚。代表作是《灯塔》、《土伦城和土伦港》等。其子安托万·查尔斯·贺拉斯·威尔奈(1758—1835),即卡尔·威尔奈,以战争题材作品出名,也擅长画马、狩猎场景等。代表作是《马伦戈之战》、《奥斯德立兹的早晨》等。查尔斯的儿子埃米尔·让·贺拉斯·威尔奈(1789—1863)是法国著名的军事题材画家。代表作是《一八○六年十月十四日的耶拿战役》、《克里其城门:一八一四年三月三十日巴黎保卫战》等。柯南·道尔的叔叔理查德·道尔和祖父约翰·道尔都对埃米尔·让·贺拉斯·威尔奈的画作赞赏有加。

[8] 第欧根尼(约前404一前323),亦译狄奥根尼、戴奥真尼斯。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有的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询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实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俱乐部”是虚构的,但有福学家认为这是暗指当时的雅典娜神庙俱乐部。这家伦敦著名的俱乐部成立于一八二四年,一直都是英国知识精英们的专有领域。他们的会员包括著名的吉卜林、康拉德、达尔文和狄更斯等。柯南·道尔也是会员之一。这家俱乐部排斥陌生人,陌生人来俱乐部只能坐在门口的一个小房间里,而且只能低声耳语。

[9] 关于“迈克罗夫特”,福学家也是众说纷纭。由于福尔摩斯之前从未提及这位兄长,以致招来很多猜测。威尔伯·K.麦基认为这位迈克罗夫特并不是歇洛克的兄长,而是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J.鲁道夫·库克斯认为迈克罗夫特早年也做过咨询侦探,他的早期故事后来以化名的形式发表,即以“阿瑟·莫里森”名义出版的《马丁·休伊特探案》(1894)。后来又出版了《马丁·休伊特大事记》(1895)、《马丁·休伊特冒险史》(1896)和《红三角》(1903)。最不可思议的大概是罗纳德·A.诺克斯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迈克罗夫特与莫里亚蒂教授有某种联系,所以歇洛克才不愿意提到这位兄长。但是后来的《空屋》证明了迈克罗夫特是歇洛克的忠实后盾。

[10]指牛津广场或者皮卡迪利广场。约翰·纳什(1752—1835)将连接朗汉姆路和蓓尔美尔街的这两个广场称为“摄政第一广场”和“摄政第二广场”。后来第一广场称为“皮卡迪利广场”,第二广场称为“牛津广场”。

[11]在《布鲁斯-帕廷顿计划》中,福尔摩斯问华生是否知道迈克罗夫特是干什么的。华生根据《希腊译员》中听过的介绍说他在英国政府里做点小差事。福尔摩斯却笑了起来,说:“那时候,我对你还不很了解。谈起国家大事,不能不谨慎一些。你说他在英国政府工作,这是对的。如果你说他有时候就是英国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是对的。”不过本篇开头华生说和福尔摩斯相识已久,难道福尔摩斯对华生还不够信任?

[12]这条街以俱乐部林立闻名。一八九○年前后这条街上有十多家俱乐部。

[13]“白厅”指英国伦敦市内的一条街,它连接议会大厦和唐宁街。在这条街及其附近有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一些英国政府机关,因此人们用“白厅”作为英国行政部门的代称。原“白厅”已于一六九八年毁于大火。

[14]指卡尔顿俱乐部。一八三二年三月,皮尔和威灵顿接受了霍尔姆斯的提议,在肯辛顿勋爵的宅邸成立了卡尔顿俱乐部,后来卡尔顿俱乐部成为了保守党的活动中心和总部,一直延续到一八六八年。保守党的活动分子和议员在这里集会,听取党魁的指示,协调保守党在各地的活动。地方保守党组织的负责人来伦敦,可以在这里见到保守党的领袖。《显贵的主顾》中的詹姆斯·戴默雷爵士就是卡尔顿俱乐部会员。

[15]说明本篇的发生时间至少在《血字的研究》发表之后。

[16]根据威廉·S.巴林-古尔德的说法,他将本篇的时间定在一八八八年九月。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这里歇洛克和迈克罗夫特竟然没有提到轰动一时的“开膛手杰克”。

[17]台球在当时的英国十分盛行,甚至维多利亚女王的温莎城堡都设有台球桌。这里指的是英式比例台球,又称为三球落袋式台球,属基础类型的台球,是正式台球比赛项目之一。《跳舞的人》曾提到华生打台球。

[18]这段对话大概受到了约瑟夫·贝尔教授的影响。柯南·道尔在自传《回忆和冒险》(1924)中记录了一段贝尔博士和病人的对话:

“好啊,朋友,你曾经在军中服役吧?”

“是的,先生。”

“退伍不久?”

“是的,先生。”

“高地团吗?”

“是的,先生。”

“是军士吗?”

“是的,先生。”

“驻扎在巴巴多斯?”

“是的,先生。”

“诸位,你们看”他解释道,“这个人很有礼貌,但是却不曾脱下帽子。在军队里是不会脱帽的,但是如果他退伍很久就会学会老百姓的做法了。他带有一种发号施令的感觉,而且显然是苏格兰人。至于巴巴多斯,因为他患的是象皮病,这种病只在西印度才有,英国可没有。”

[19]“梅拉斯”在当时并不是典型的希腊名字。不过一八三五年维拉鲁斯·梅拉斯在伦敦旅行,并且成为不少画家和作家的座上客。他是个语言学家,会说英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和法语。他死后将巨额财产捐赠给了希腊政府,用于修建学校。

[20]紧邻白厅,靠近查林十字车站。《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亨利爵士就曾住在这条街上的诺桑伯兰旅馆。

[21]这条大街到一八八六年才通车,是由之前的国王大街和杜德里大街拓宽而成。

[22]日本铠甲种类繁多。日本上古时代的防具称为“挂甲”,形制简单朴素。大化改新之后,铠甲款式向中国学习,多用竹制,防护能力有限。从平安后期开始,华丽的大铠开始出现。进入幕府时代,武器日益精良。后来,火药随着葡萄牙商船传进了日本,盔甲开始逐渐落后于战争的需要。于是,大铠仅仅作为仪仗、装饰品,以及传家之宝而存在。日本铠甲的主要质地是竹、皮革、木板,使用金属较少。这是因为日本列岛上森林茂密,竹子遍地都是,再加上盔甲匠手艺高超,做出的盔甲能很好地发挥竹片和木片的韧性,所以日本的盔甲大都是由竹木制成。而日本缺铁,所以只有高级将领才能穿铁制盔甲。

[23]旺兹沃斯是伦敦最大的区。当时这里的荒地主要居住着吉卜赛人。

[24]重要铁路枢纽,距离伦敦中心城区大约四英里。

[25]肯特郡某郊区。

[26]伦敦某区。

[27]即氨,这里指嗅盐,是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一种药物,有刺激作用,主要用来减轻昏迷或头痛。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女性身边常备有嗅盐,因为人们认为女性应该是孱弱娇小的,当看到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时应该昏厥过去,所以身边应备有嗅盐,以便马上“苏醒”。

[28]梅拉斯他们的症状是窒息。现代医学一般采用通风,供氧等急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