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的冒险史

声名鹊起

“当初我来到伦教,住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蒙塔格街,闲居无事,便专心研究各种科学,以便将来有所成就。”在《马斯格雷夫典礼》中福尔摩斯对华生叙述了自己刚到伦敦时的生活——其实这正是柯南·道尔本人的真实写照。一八九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柯南·道尔来到伦敦,在上温普尔街二号租下了一处诊所,自己住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蒙塔格路二十三号。房东名叫玛丽·埃瑟·古尔德,是位五十四岁的老处女,和姐姐简住在一起。同为房客的还有简·萨瑟兰,六十四岁;埃德温·J.戴维斯,书记员,十八岁;弗兰克·杰弗逊和珀西·杰弗逊,食品商;卡尔·A.法尔斯泰德以及他的英国妻子塞西莉亚。柯南·道尔还有两个仆人,名叫玛丽·史密斯和莉莉·布雷里顿。[1]在自传《回忆和冒险》(1924)里,他描述了自己的伦敦生活:

每年的租金是一百二十英镑,我可以使用一间诊室,与别人共用一间候诊室。很快我就发现这两间其实都是候诊室。……每天早晨我从蒙塔格路的寓所出发,十点钟走到诊室,然后坐到下午三四点钟,其间几乎没有任何门铃声打破这份宁静。这可真是思考和工作的好条件啊!我的职业生涯彻底失败,不过这为我的文学事业创造了机会。喝茶的时间我回到寓所,忧心忡忡:这样度过一年能有什么收入呢?

柯南·道尔想起早年通过小说赚取稿费的经历,于是将空余时间投身写作。他的历史小说《白衣纵队》在《康希尔》杂志上连载,还有了一位文学经纪人A.P.瓦特[2]。虽然柯南·道尔主要撰写长篇小说,但是他仍然将目光投向了杂志。最终他选择了新近创办的《海滨杂志》:

当时出现了很多月刊杂志,其中《海滨杂志》是很著名的。格林豪·史密斯称得上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编辑。看了几种在杂志上连载的小说之后,我都觉得没有条理,我认为想要吸引读者的眼球,还是应该在一个系列里使用同一个人物,这样读者才会对那本杂志感兴趣。

《血字的研究》和《四签名》算不上十分成功,不过柯南·道尔还是拾起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撰写了第一篇福尔摩斯短篇小说《波希米亚丑闻》(一八九一年四月三日完成)。接下来,他的创作速度非常惊人:四月十日完成了第二篇《身分案》,四月二十日完成了第三篇《红发会》,到了四月二十七日第四篇《博斯科姆比溪谷谜案》也宣告完成。瓦特先将《波希米亚丑闻》交给了《海滨杂志》的主编史密斯,立刻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格林豪·史密斯从一开始就喜欢它们,并且鼓励我继续创作。”于是,这位做医生不得意的业余作家继续撰写福尔摩斯的故事,不过原本只打算写六篇。

《波希米亚丑闻》发表在一八九一年七月的《海滨杂志》上,获得了公众的极大兴趣。这篇小说的内容比较容易引起话题,虽然写的是遥远的波希米亚王室的丑闻,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国王室或者其他欧洲王室。原本的第二篇作品《身分案》推后了一些,而《红发会》作为第二篇刊登了出来。这篇作品真正让人们认识到了福尔摩斯:对委托人身份的推理、奇怪的案件、令人惊讶的结局、严密的解说,所有福尔摩斯作品的标志性元素都一一登场。人们开始熟悉故事的游戏规则,习惯华生和福尔摩斯的搭档,记住了贝克街二二一号乙。柯南·道尔也开始名声大振。

到了十月份,邀稿的请求纷至沓来,不过,柯南·道尔却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对此事表现出了相当的反感:

瓦特那里又来消息说有家大型刊物想要立刻连载我的作品,我拒绝了。还有一家,今天来请我写本书,收入他们的“智慧和幽默”从书,我也拒绝了。沃德·洛克公司来信请我为《血字的研究》写一篇序言,我还是拒绝了。后来他们又写信来说要加个副标题,包含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我依然拒绝了。您看看您的儿子是个多么任性的人啊。

《海滨杂志》恳求我继续写歇洛克·福尔摩斯。我刚刚把回信封好。之前的故事稿费平均每篇三十五英镑,于是我在信中说如果他们愿意支付每篇五十英镑,无论长短。我应该会被拒绝。看起来太高了,不是吗?

出乎柯南·道尔意料,杂志社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价,于是这个系列增至了十二篇。一八九二年十月十四日,《冒险史》由乔治·纽恩斯公司结集出版,在英国发行。美国版单行本则由纽约哈珀兄弟公司出版,十月十五日发行。

“它们使我放下了更重要的正事。”柯南·道尔在一封给母亲的信里说出了为何不愿继续创作福尔摩斯故事的理由,他想撰写自己钟爱的历史小说。《白衣纵队》外界评价不错,《米卡·克拉克》(1888)的美国版即将付梓,让他信心大增,认为自己会在历史小说领域大显身手。[3]看看他在信中对《白衣纵队》的评价吧:

我完成了艰巨的劳动,《白衣纵队》写完了。我知道,你听到这消息一定很高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写得非常好,接下去有四分之一写得相当好,最后的四分之一又写得非常好。亲爱的,分享我的快乐吧,因为我喜欢霍尔德尔·约翰、萨姆金·埃尔沃德和奈杰尔·劳宁爵士[4],几乎是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理解的,而且,我觉得,到了某个时候,整个英语民族都会对他们产生喜爱之情。[5]

再对比下他对福尔摩斯故事的评价:

我已经完成了五篇新的福尔摩斯故事:蓝宝石案,斑点带子案,贵族单身汉案,工程师大拇指案和绿玉皇冠案。我觉得他们都够得上前几篇的水平,而且十二篇小说应该能编成一本不错的书。我打算在第六篇故事中杀掉福尔摩斯,了断他最好不过了。[6]

图片

《冒险史》美国初版

收到信的道尔夫人大惊失色。她本人是福尔摩斯迷,柯南·道尔也经常把手稿或清样寄给她,让她提前阅览。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冒险史》总算没有出现福尔摩斯身亡的情节。

虚构的现实

为何刊登在《海滨杂志》上的冒险史系列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研究者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来自小说的真实感。在这方面,身为历史作家的柯南·道尔比起一般侦探小说作家确实有过人之处。真实和时间是历史小说家面临的两个问题,而与时间相比,真实性更为历史小说家所重视[7]

历史小说首先是小说而不是历史。它一方面需要符合历史,一方面又要制造出“真实的历史”。柯南·道尔引以为荣的《白衣纵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历史上同时代确实有奈杰尔·劳宁爵士,但柯南·道尔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书中奈杰尔的经历都是虚构的[8]。除了在风土人情等方面符合十四世纪的情形之外,他还借助大量同时代著名人物的出场来增加小说的真实感,比如百年战争中英国的著名指挥官伯纳德·布鲁卡、约翰·钱多斯等。

对比福尔摩斯故事不难看出,柯南·道尔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法。他像写历史小说那样描述场景,把福尔摩斯和华生走过的道路、乘坐的列车都一一列出。尽管其中存在一些错误,常常被福学家发现,但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是真实的。他选择了伦敦一条真实的街道——贝克街作为福尔摩斯居住的地方,当时贝克街并没有二二一号乙这个门牌,但是其他叙述都和这条街相当吻合。正因为柯南·道尔的明智选择,今天我们才得以在贝克街二二一号乙找到这位世界上唯一的咨询侦探的博物馆,美美地瞻仰一番。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样是真实性的重要一环。以官方警探和福尔摩斯之间的关系做例子,官方侦探对福尔摩斯这种业余侦探的轻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柯南·道尔的巧妙在于,他逐步将以雷斯垂德为首的官方侦探对福尔摩斯的态度转变了过来。雷斯垂德虽然在《血字的研究》之前就经常到贝克街拜访福尔摩斯,但他对福尔摩斯仍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在《贵族单身汉案》中他曾生气地喊了起来:“我恐怕,福尔摩斯先生,你的演绎法和推理并不很实用。”福尔摩斯总是保持低调,将自己的功劳全都让给苏格兰场。慢慢的,雷斯垂德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了,对福尔摩斯不那么傲慢了。他不去妨碍福尔摩斯办案,甚至为福尔摩斯提供帮助。在《诺伍德的建筑师》(发生于一八九五年),他公开承认福尔摩斯对苏格兰场的帮助:“福尔摩斯先生,我很难拒绝你的任何要求,因为过去你给我们帮过一两次忙,在我们苏格兰场这方面,还欠你一份情呢。”到《六座拿破仑半身像》中,福尔摩斯终于得到了苏格兰场全体警察的尊敬:

雷斯垂德说:“福尔摩斯先生,我看你处理过许多案件,但是都不像处理这个案件那样巧妙。我们苏格兰场的人不是嫉妒你,不是的,先生,而是引以为荣。如果明天你能去的话,不管是老的侦探还是年轻的警察,都会很高兴地向你握手祝贺。”

福尔摩斯说:“谢谢你!谢谢你!”他转过脸去,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因为人类的温暖感情而像现在这样激动。

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使读者愿意相信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

报纸的意义在福尔摩斯的故事中更是地位非凡。福尔摩斯从不离开报纸。“只要你懂得怎样使用报纸,华生,报纸就是非常宝贵的工具。”下表中列出了相关篇目所提及的报纸:

图片
图片

这份列表涵盖了伦敦所有重要的报纸。

对作者来说,报纸是营造小说真实感的最佳途径。小说中所列的报纸,绝大部分是当时人们熟知的。借助这些新闻报道,读者产生了某种错觉,仿佛这真的是报纸上曾经报道过的案件。其实,作家中的确有从报纸汲取创作素材的例子[9]。人们从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遗物中发现过一本笔记本。哈代从一八八三年开始记这本笔记,其中不少内容来自自一八二六至一八三○年间的《多塞特郡纪事》。研究者们通过这本笔记才恍然大悟,哈代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都是来自多塞特地区的各种报纸,包括《卡斯特桥市长》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一些情节[10]。来自报纸的叙述也并非对案情推理没有帮助,埃德加·爱伦·坡的《玛丽·罗热疑案》(1843)通篇没有委托人的叙述,只有报纸上的相关报道。侦探杜宾就凭借着这些报道推理出了案情的真相。

报纸对当时的读者来说似乎有种魔力,他们对报纸上的诸多离奇新闻也深信不疑。一八三五年,《纽约太阳报》刊登了记者理查德·亚当斯·洛克捏造的消息,说约翰·赫歇尔爵士通过望远镜看清了月球上的景物,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公布了“月球蝙蝠人”。包括一些著名评论家在内的广大民众都信以为真,即使报纸承认消息是虚构的,还是有人相信它。一八四四年,埃德加·爱伦·坡把自己的科幻小说投给了《纽约太阳报》,这篇名为《气球骗局》的小说假借英国诺福克发来的特大新闻,宣称梅森先生仅仅历经三天,就和伙伴们乘坐最新研制的热气球成功飞跃了大西洋。这件事也引起了极大轰动,人们争相购买这期刊载“特大新闻”的报纸[11]。由此可见报纸对公众的巨大影响力。

柯南·道尔总是通过虚构的新闻来获得真实感。对福尔摩斯来说,报纸是情报的重要来源[12],他对报纸上的犯罪消息和寻人广告栏总是看得津津有味。在他看来,“寻人广告栏总是很启发人的”。他甚至剪下报纸上的新闻和启事,做成分类的备忘录。在《贵族单身汉案》中,他找到了几周之前有关圣西蒙勋爵结婚的启事。报纸还是委托人叙述的重要补充,在某些篇目中,新闻报道甚至成为了案情叙述的主要来源,比如《博斯科姆比溪谷谜案》。福尔摩斯借助报纸获取消息,也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广告,甚至他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报纸上(虽然早期常常被苏格兰场抢去功劳,不过既然《波希米亚丑闻》中提到他的名声“广播四方”,想必仍然是借助报纸的力量)。

福尔摩斯的原型

归根结底,福尔摩斯还是虚构的。伦敦当然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位咨询侦探。但是他也有原型,那就是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就读时的老师约瑟夫·贝尔博士[13]。甚至,我们可以找到贝尔博士协助警方破案的例子,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一八七八年的“香垂尔谋杀案”。这个案子在英国犯罪史上属于著名的案例,如果没有贝尔,那位高智商的罪犯很可能逃过法律的审判。

一八七八年初,香垂尔向警方报案,称妻子因煤气中毒而生命垂危。贝尔和警员闻讯后立刻赶到现场。调查之后,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正准备以“意外事故”了结这起案件时,贝尔发现了疑点。他把鼻子凑到死者嘴边,仔细闻了闻,然后从死者床上拿起一片沾满呕吐物的枕巾,也闻了闻。随后,他一言不发,把枕巾叠起来拿走了。这时,香垂尔先生的脸上露出一丝惊恐的神情。原来,当贝尔看到枕巾上的呕吐物时,就觉得事有蹊跷——呕吐并不是煤气中毒的症状。而且,煤气中毒者的口中会散发出难闻的恶奥,可香垂尔夫人口中并没有这种气味。贝尔判断,香垂尔夫人是服用鸦片致死的。

经调查,香垂尔先生在其夫人死前,曾买过三十份鸦片,这令贝尔非常兴奋。然而,在死者的血液里却没有发现他预想中的毒素。正当贝尔失望时,那块枕巾提供了答案——实验室检测出上面的呕吐物中含有鸦片。几天后,香垂尔先生被警方逮捕,不久被判处绞刑[14]

在著名的“开膛手杰克”一案中,警方也曾向贝尔博士求助。案发后不久,英国警方就将相关资料寄给了贝尔。警方在资料中列出了三位嫌疑犯:杜立德,私立学校老师;约翰,波兰裔犹太人,住在凶案现场附近;塔布莱特,经常假扮医生行骗。贝尔看完资料后不久,把自己认定的嫌疑犯名字写在一份文件里交给了警方。此后不久,头号嫌疑犯杜立德神秘地自杀,连环凶杀案也告一段落。很多人认为,贝尔指控杜立德是凶手,并将消息透露给了他,迫使他自杀。[15]

单行本出版之后,柯南·道尔将这本《冒险史》“献给我的老师,约瑟夫·贝尔”。同年十二月号的《读书人》杂志刊登了贝尔博士所写的《冒险史书评》,后来收入一八九三年再版的《血字的研究》作为前言,并且更名为《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算是两位神探相互致敬的证据。

图片

年轻时的约瑟夫·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