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柯南·道尔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新的亮点。一九一二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失去的世界》,将自己的创作领域深入到了刚刚兴起不久的科幻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动物学家查伦杰教授带领一支探险队,深入不为人知的原始世界,发现了史前恐龙。《失去的世界》有意写成一部报告文学——卷首有一幅“探险队全体队员”的照片,照片上柯南·道尔自己戴着一副大胡子装扮成查伦杰教授,插页里还印上了一些装模作样的假照片。而且,查伦杰的头像还被镶在贴金的封页上,下面写着:“您真诚的乔治·爱德华·查伦杰”。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本虚构作品看起来像是真人真事。
柯南·道尔想把这部作品变成“男孩子的书中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就像歇洛克·福尔摩斯对侦探小说的影响一样”。因此,不光主题很有趣,主人公查伦杰也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名字直译就是“挑战者”。人如其名,这位教授就是一个敢于向一切未知事物挑战的科学家,而且是个特立独行、脾气火暴的科学怪杰,此后他作为主角多次出现在道尔的科幻小说中。
《失去的世界》被认为是受辟尔唐发掘的影响而写的。这次发掘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九一二年二月,来自苏塞克斯郡的律师查尔斯·道森给大英博物馆地质部负责人史密斯·伍德沃德写了封信,希望他来看看自己在苏塞克斯郡辟尔唐的考古发现。这是一些猿人头骨化石。当把这些骨片拼凑到一起之后,学者们都不禁大吃一惊。头骨和原始的猿人头骨不同,它具有和现代人一样的特征,可是颌骨却和类人猿的完全一样。于是专家们推论这大概就是进化论上一直寻找不到的那个猿和人之间的缺环,是世界上已发掘出的人骨中最古老的、属于五十万年前冰河时代前期的人类化石。一九一二年末,在伦敦举行的地质学会上公布这个新发现之后,受到与会者的极大重视,继而引起全英民众的热烈反响。不过在一九五三年,英国地质学家J. S. 韦纳、K. P. 奥克利等人经过鉴定发现这些化石是用人类的头骨和猩猩的颌骨伪造的。查尔斯·道森被认为是造假者。
一九八三年九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人约翰·哈撒韦·维因兹罗发表文章《最大的嫌疑犯是作家柯南·道尔》,将这件事的嫌疑犯锁定为柯南·道尔。维因兹罗指出,柯南·道尔就住在离挖掘现场仅十二公里处。他喜欢散步,也常常来到发掘现场。道森对这位大作家的热情关注非常欣慰,在给协助他挖掘的大英博物馆古生物学者伍德沃德的信中曾写道:“柯南·道尔对这次发掘显得很兴奋,热心地让我坐上他的汽车,还说到什么地方去都愿意为我效劳。”在柯南·道尔住处附近曾发现过恐龙的脚印和化石,道森和伍德沃德也曾到那里去调查过。
挖出猿人头骨的现场是个长五十米、宽十米的小片沙砾层,深也不过五十厘米。无论什么人想在散步的途中把头骨埋进去都是轻而易举的事。问题是这些头骨是从哪儿弄来的呢?头骨的一部分确实是古老的(说它古老也超不过五万年),再说猩猩的颌骨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而且还必须恰好和人的头骨配套。维因兹罗认为,柯南·道尔是个医生,经常做颌部的手术。那个猩猩颌骨是十二三世纪的东西。猩猩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一带;柯南·道尔有个朋友是从马来半岛回国的人类学会的研究员;此人的哥哥是马来博物馆的馆长,当时曾从婆罗洲购进大量的动物标本;柯南·道尔对头盖骨有浓厚的兴趣,还收藏了大量头盖骨,也认识贩卖这东西的美国朋友。维因兹罗推测化石的来源与此有关。
从辟尔唐还挖掘出乳齿象、犀牛、河马、海狸等的化石和打火石。根据后来的调查,证实这些东西来自地中海沿岸,特别是马耳他岛和突尼斯等地。在这方面柯南·道尔也很可疑。在发掘化石前,柯南·道尔曾于一九○七年偕妻子简到马耳他岛去新婚旅行。当时正好从岛上的石灰石中挖掘出了河马的化石。一九○九年,他还去过北非,在那里得到象化石和打火石。至于海狸骨,可能是他去诺福克打高尔夫球时弄到的。
维因兹罗说:“这样看来,过去的怀疑对象未去过的地方,只有柯南·道尔在绝妙的时刻曾出现在那里……而且如果把调查的对象局限在发掘过程中到过辟尔唐遗址并且认识道森的人,那么柯南·道尔的名字就会不断出现。”根据维因兹罗的说法,从辟尔唐刚刚发现第一片骨头时,柯南·道尔已把《失去的世界》的小说梗概寄给了他的朋友,而道森公布他的发掘成果则是小说完成一年之后。因此维因兹罗判断,伪造头骨和写《失去的世界》有可能是同时进行的。
但是,柯南·道尔的动机是什么呢?维因兹罗找到的答案是因为柯南·道尔从早年便相信唯灵论。到一九三○年去世以前,他曾为此花费了无数的金钱。他将攻击唯灵论的科学家,尤其是进化论者视为他的敌人。其代表人物之一是大英博物馆自然史方面的负责人兰凯斯特——他也是那次发掘的支持者之一。兰凯斯特曾经通过实验揭破一个美国招魂师的弄虚作假,使那骗子被驱逐出境。但从柯南·道尔的角度来看,不能光凭某一件事便断定招魂术是假的。因而他认为如果能让科学家们相信辟尔唐的原始人头骨赝品是真的的话,就可以用同样的逻辑否定科学,也就对兰凯斯特进行了报复。
姑且不论辟尔唐事件是否真与柯南·道尔有关,他的查伦杰教授确实对科幻小说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反映出了作者的科学头脑。一九一三年查伦杰教授又出现在以世界大灾难为故事背景的《毒带》一书中。在这部小说里,教授预言地球即将进入太空的一个“毒带”,人类的毁灭不可避免。为此,他像《圣经》中的诺亚一样,在农庄里造起了避难室。但人们并不相信他的预言,认为他是痴人说梦,最后只有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四个人随他进入了避难室。在里面他们争论这次灾难的成因和后果,得出的结论是劫难之后,地球上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生命形态取代人类。可是,地球很快就脱离了毒带,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不过,查伦杰和他的朋友们觉得,虚惊一场却有收获,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生命意义。
在发表于一九二九年的短篇《地球痛叫一声》中,查伦杰教授又一次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这次他提出了一种奇怪的理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乃是一个生物,它不仅有自己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这个生物的烦躁就是地震和灾变的根源。一位钻井专家觉得教授的观点很荒唐,于是教授决意要“让地球感觉一下”。他们用钻机打了一口深井,结果世界各地的火山几乎同时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人类因此遭到了可怕的报复。
一九二九年发表的《玛拉柯深渊》是道尔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本小说。它讲述的是玛拉柯博士和黑德里等人潜入大西洋海底探寻古代文明的故事。在一个宽大的海谷中,他们发现了一座早已沉没的古代城市遗迹,并且见到了头上罩着玻璃球的“水下人”。这些“水下人”正是传说中大西洲人的后代。在第四纪时,由于大西洋的巨型火山活动,使得大西洲顷刻间沉入水下。幸亏“水下人”的祖先早已建造了许多密闭的安全房屋,才免遭被大自然毁灭的灾难。
奥斯卡·斯莱特案件
自从柯南·道尔插手乔治·爱德杰的冤案之后,越来越多的无辜者前来向他求助。不过他无意投身侦探事业,直到一九一二年,“奥斯卡·斯莱特案件”才又引起了他的关注,成为他侦探生涯中的又一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