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夏天有六周假期,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学校。宿舍很冷,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用冷水洗漱。早餐是干面包和掺水的热牛奶,午餐和晚餐都相当简单,主要是干面包、鱼和土豆。学生们从来不能单独活动,总有一位牧师不论早晚看管着他们。

在这样的监督之下,柯南·道尔产生了反抗心理,尽其所能地想打破这种束缚。他和其他男孩打架,一有机会就逃出学校,买那些被禁止的食物吃,和镇子上的女孩眨眼调情。学校相信惩罚能改变学生,最常用的体罚方式就是用橡胶棒在每只手上打九下。打了之后手上往往青一块紫一块,就连开门、拿笔这样的动作都难以完成。如果情节严重,体罚的工具就会升级到桦树鞭。

在这几年里,只有在写信给母亲的时候,柯南·道尔才有片刻的快乐,这个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一直保留着。在信中他向母亲诉说自己在学校里的郁闷生活,同时也和她分享自己的快乐。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他给母亲的信这样写道:


我有个坏消息要告诉您,过去三个星期里,斯通尼赫斯特有两个可怜的孩子因为哮喘而死去。让我高兴的是图书馆新购进了五十本书。我们每隔一个星期的星期天去教会,我今天早晨就去了。我的算术得了一等,正在学习几何和分数。


此外,运动也让他感到快乐。柯南·道尔尤其喜欢板球。他曾提到:“住在爱丁堡的时候,我很想进入当地一家板球俱乐部。这是一种叫人高兴的游戏,可以让一个人身体变得更强壮、健康,远比看病吃药强。”后来,他成为一流的板球选手,还闯入业余台球锦标赛第三轮复赛。一九一一年他加入英国摩托赛车队,参加了亨利王子巡回赛。

在斯通尼赫斯特的学习过程中,他对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他喜欢梅恩·里德的小说,这并不奇怪,里德的冒险故事深受当时青少年的欢迎。他也喜欢沃尔特·司各特的历史罗曼史小说。司各特是历史小说的首创者,柯南·道尔日后创作历史小说,并且希望在这个领域名留青史也和崇拜司各特有关。此时他最热衷的是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包括他的诗歌《古罗马之歌》。他也动笔写诗,觉得自己不仅很享受写诗,而且也很擅长。在校最后一年里,柯南·道尔成了校刊的主编。他还将自己写的诗和剧本寄给巴黎的叔公——著名新闻记者迈克尔·柯南。叔公在读了他的作品后,写信给他的母亲:“毫无疑问,他具有这种才能,即使在每一个比较严肃的理念里,我仍在字里行间看到彻底独创的新意和富有想象力的发挥。”

柯南·道尔后来宣称自己在斯通尼赫斯特是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老师们对他都不太看重。不过从老师给他父母的信中却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对柯南·道尔的评价都很高。而且在学业完成之后的更高一级入学考试中,柯南·道尔的成绩也非常不错。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所大学深造,但是双亲和老师们都觉得他年纪尚小,因此学校建议他去奥地利福尔德克希教会公学就读一年。

奥地利的学习生活要比斯通尼赫斯特轻松很多。那里有温暖的宿舍,可口的饭菜。他什么书都读,这时接触到了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包括《莫格街凶杀案》、《金甲虫》等。在奥地利,最奇怪的一桩事情要数柯南·道尔入选学校乐队。他个子高大,身强力壮,于是被选中吹低音大号。


从学生到医生

虽然柯南·道尔在文学上的才能被家人接受,但是面对家中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他所要做的应该是挣钱贴补家用。于是,家庭成员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建议他去爱丁堡大学就读医学专业。因为凑不出学费,柯南·道尔决定申请一项奖学金。他成功获得了奖学金的名额,但是阴差阳错,钱已经给了别人。无奈之下,他接受了一笔数量较少的资助,还是进入了爱丁堡大学。

在学习植物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科目之余,柯南·道尔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以赚取一些额外的小钱。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寄出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不久便刊登了出来。这篇名为《赛沙沙山谷之谜》的小说于一八七九年十月匿名刊登在《钱伯斯杂志》上。小说根据卡菲尔人的一种迷信,讲述了一个两眼发光的魔鬼的故事——它的眼睛其实是金刚钻。柯南·道尔认为编辑“把精华全部删去了”,但是,小说中仍然依稀可见许多他之后作品的特色,也可以看到爱伦·坡和布瑞特·哈特(他当时喜欢的一位作家)的影响。同年,第二篇《美国故事》发表在《伦敦社交》杂志上。后来他回忆道:“这一年我第一次认识到除了填药瓶之外还有其他赚先令的方法。”

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见到了不少也在此就读的未来作家,如詹姆斯·巴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但是,对他日后创作福尔摩斯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约瑟夫·贝尔博士(1837—1911)。他是个擅长观察、逻辑推理、演绎和诊断的好医生,也是福尔摩斯最初的原型。

贝尔博士可以说出病人的习惯、职业、国籍,有时还有他们的名字,很少出错。贝尔博士声称,在处理疾病和意外事故时,所有仔细的老师都会首先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个病例。这种识别取决于准确迅速地做出对病人因为健康状况的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反应的正确评价。为了让学生们对这种工作感兴趣,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观察,就可以很轻松地发现诸如病人以前的病史、国籍和职业等。

一八九二年八月号《海滨杂志》上刊登了哈里·豪所撰的《与柯南·道尔医生一日谈》,在其中柯南·道尔回忆说:


我在爱丁堡遇到了一位激发我构思福尔摩斯的人……他的直觉能力简直不可思议。第一位患者出现,贝尔先生说:“我看你患的是酗酒病,竟然在外衣内兜里藏着一瓶酒。”另一个病人进来时,“皮匠,对不起。”然后他转向学生,并向他们指出那个人的裤子膝盖内侧破了,这正是此人跪在垫子上的地方,这是只有在皮匠身上才会出现的特点。


当然,贝尔博士有时候也会犯错。有一次,他推理出病人是乐团的成员,并且解释给学生说,这个人脸颊的肌肉麻痹,因为他总是费劲地吹乐器。于是,他问病人演奏什么乐器,但病人说自己是打鼓的。贝尔博士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他的推理过程并不正确。

福尔摩斯有很多特征来自贝尔博士,不管是体形、面貌,还是思维时的习惯动作。关于这点柯南·道尔在一八九二年五月四日致老师的信中明确说道:


您可以完全相信福尔摩斯是以您为原型的,显然在小说里我可以将这位侦探任意地置于各种戏剧性的情境之中,但我不认为他的分析工作是对我亲眼见过的您在门诊室诊询时所造成的某些效果的夸张。围绕着我亲耳聆听的您所教导的演绎、推论和观察的方法,我企图塑造一个人物,他尽可能地把事物推向前去——有时推得很远——而且我很高兴,结果竟令您满意,您是最有权利予以严格评判的批评者。


还有一位教授也让柯南·道尔印象深刻,那就是威廉·鲁斯福德教授。他是一个说话大声、有力、充满自信的人。每当他上课的时候,人还没有进入教室,声音就已经从大厅里传来。柯南·道尔后来便以鲁斯福德教授为原型,塑造出了《失落的世界》中的查伦杰教授。

柯南·道尔想尽可能地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将一年的课程缩减为半年学完,这样可以用多余的半年时间赚钱。在医学院的第三年他应征去当助理医生。第一个雇主是理查德森医生,他在谢菲尔德为穷人看病。柯南·道尔在那里工作了三个星期,后来又为其他几位医生当过助手。这段时间,父亲查尔斯因为酗酒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一八七九年,查尔斯辞去了原先的工作,被送入疗养院,余生便在疗养院中度过。此后,他疾病缠身,患上了癫痫、忧郁症、酒精中毒,也有传闻患了精神病。一八八○年二月,柯南·道尔登上了开往北极圈的捕鲸船“希望号”,出任船医。这是一位同学介绍给他的工作,薪水是每个月两英镑十先令,船上每获得一吨鲸油,他还可以获得三先令的分红。

一八八一年柯南·道尔获得了医学学士和外科硕士的学位,接着又在“马约巴号”上担任外科医生。虽然从医学院毕业,但是,柯南·道尔没有钱买下一家诊所,也没有人能帮助他开业行医,前途并不光明。他鼓起勇气来到伦敦拜望家族那些有声望的亲戚。但是,亲戚们并不愿意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只是同意向天主教机构推荐他去当医生。柯南·道尔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接受这样的提议,那么他可以在英格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已经不再信仰天主教。他告诉亲戚们,自己无法忍受在天主教教堂里担任公职。他已经是一个不可知论者,只相信在人类的理解范围之外,存在着神秘的灵界。这番言论让道尔家族相当震惊,他们的家族一贯忠于信仰,并且以此为荣。

在失去了亲戚的支持之后,柯南·道尔收到一位大学好友的邀请,去普利茅斯一起合作开业。这位校友名叫乔治·布德,是一位花哨、疯狂、富于幻想的人。大学里,布德曾经是橄榄球健将,他那些疯狂的计划和发明让自己名声大振。柯南·道尔的母亲并不信任布德,写信告诉儿子不要去普利茅斯。但是这份工作很有吸引力,于是柯南·道尔罕见地没有听从母亲的忠告。

到了普利茅斯,柯南·道尔发现,确实如布德所说,他已经在当地开设了诊所。布德宣称看病免费,以此招揽病人。他依靠免费给穷人看病吸引有钱的病人。他的药方十分不可思议,是个十足的庸医,与这样一个人搭档让柯南·道尔吃尽了苦头。最终,布德提出诊所太小,愿意提供给合作者每周一英镑,让他去别处开设诊所。柯南·道尔又借贷了一些钱,去朴茨茅斯的南海开了一家诊所。他拿着地图,将当地每家诊所标记在上面,最后选择了一处医生不太多、又靠近繁华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打算在这里租借房屋开业。正当行将开业之时,布德找借口取消了那笔资助。后来,柯南·道尔写了《斯塔克·门罗的信件》。小说中那位库林沃斯医生就是以布德为原型塑造的,而作者自己则化身为门罗。

柯南·道尔虽然有了自己的小诊所,但是起步并不顺利。一开始他整天坐在诊所里无所事事,没有一个病人上门。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他咳嗽着进了诊所。正当柯南·道尔打算为他诊断的时候,来人却解释说,自己是来收煤气费的。几乎整个秋天,他都坐在诊所里等待病人上门。他回忆说:“每当晚上,病人上门的希望全部破灭之时,我便锁上屋子的门,出去走几英里发泄自己的精力,有时候甚至直到破晓才回家。”

渐渐地,开始有病人上门了,先是附近的穷人,接着病人开始多起来,经济上有了好转。同时,柯南·道尔仍在继续自己的文学之路。大约在一八八四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名为《约翰·史密斯的叙述》。这部小说并没有发表过,一度被认为已经丢失,但是又从柯南·道尔的文件中重新发现,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自传,讲述了一个名叫约翰·史密斯的人被医生要求在床上休养六天,他向读者叙述了这六天里发生的事。小说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间小屋里,描述了周围的各色人等,比如他的女房东兰德尔太太。差不多同期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戈德斯通公司》则在一八九○年出版。

一八八五年的一天,柯南·道尔的好友威廉·派克医生请他为一个年轻的病人会诊。这个病人名叫杰克·霍金斯。诊断的结果是霍金斯得了脑膜炎,已经回天乏术。这个年轻人住在一处出租公寓里,同住的还有他的母亲和姐姐露易丝(也叫露易莎)。但是因为他的病,房东不愿意他们继续居住。一家三口无家可归,派克医生便建议他们搬去柯南·道尔的诊所,这样一来也可以为柯南·道尔增加一些收入。几天之后,杰克·霍金斯去世了。尽管和柯南·道尔无关,不过他担心如果灵车停在诊所门前,便不会有病人愿意上门。但是,这件坏事却促成了一桩好事。

杰克的姐姐露易丝住在柯南·道尔的诊所期间,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柯南·道尔十分钦佩。两人心生爱慕之情,一个月内便订了婚。同年,两人喜结连理,还去爱尔兰度了蜜月。道尔的母亲感到有些沮丧,因为她想让孩子找个富裕的人家,免得再走贫穷的老路。不过,柯南·道尔很喜欢自己的妻子,称呼她为“图伊”,说她是“一个非常温柔、和蔼的女孩”,“没有人会拥有比她更温柔、更和蔼的伴侣”。露易丝富有同情心,不喜欢抛头露面。


从医生到作家

结婚后,夫妇俩买了一本很大的剪贴簿,用来贴剪报、写笔记。在柯南·道尔的笔记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句子:“我读了加博里奥的侦探小说《勒考克侦探》,还有一个杀死老太太的故事,老太太的名字我忘了(他查过之后,添上了《勒鲁菊案件》),写得都很好,就像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甚至比柯林斯的还要好。”还有这样一些零碎的句子:“大衣的袖子、裤腿的膝盖部分、拇指与食指的皮肤硬化、靴子——其中任何一项都能给予我们线索,如果所有这些加起来,不可能不描绘出真实而又完整的画面。”可见,柯南·道尔开始构思侦探小说了。

一八八六年初,柯南·道尔写道:“受惊的女人跑向马车夫,他们一起去找警察。已经在警察局工作多年的约翰·里夫和他们一起去。”越来越多的侦探小说简评、准备性句子、人名和事件发生的地点等材料出现在了笔记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柯南·道尔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一团乱麻》,两个主人公叫歇里丹·霍普和奥蒙德·夏克。最后的稿子改名为《血字的研究》,主人公也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华生医生的名字来源于柯南·道尔的一位好友詹姆斯·华生)。除了演绎学之外,侦探学、犯罪学、心理学、地质学、解剖学,甚至对烟草和烟灰的研究都出现在了作品中。柯南·道尔用现代侦查知识取代了杜宾精通数学、长于诗作的贵族氛围,加上平民化的喜欢拉小提琴的兴趣,正适合当时处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交点上的英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