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释迦牟尼与佛教

1 幸运的查哈利

初步发现

1959年,30岁的年轻考古学者苏拉坎特•纳拉辛•查哈利,站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迈西沃河边的一处遗址上。这里有两处土墩,经过研究,查哈利猜测其中一个大土墩可能是一座佛塔的遗迹,小的则可能是一座寺庙的废墟。

不过查哈利的心里并不轻松,他得知邦政府已经计划修建一座大坝,用来蓄水灌溉干旱的土地。而工程一旦实行,那座较大的土墩很有可能受到损毁,土墩中的砖可能会被用于建坝工程。他还面临着另外一种压力,他的老师并不赞同他的研究、发掘工作,并且向他发出了通牒,限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拿出考古成果来证明他自己的正确性。

面对有限的资金和时间,他希望上天能给一些好运气,帮助他顺利完成考察工作。

在两位助手的帮助下,他就开始了清理、挖掘工作。

他的运气果然不错,刚刚工作了一个星期就有了成果。他们在那个小土墩里,发现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是方形的,在房间里的地板下面,发现了一个陶锅,锅中盛有钱币。通过对钱币的研究,查哈利分析这处遗址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又经过了几周的继续发掘,在大一些的土墩中,出土了一座陶制佛像。

这些考古成果证实了查哈利的研究是正确的,出土的文物使查哈利一夜成名,还使他的发掘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

村子里面的老人们说,他是一个幸运的人,受到了佛祖的保佑。

佛祖舍利出土

此后的几年里,查哈利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通过耐心、细致的清理,查哈利和同事们发现了很多佛祖塑像,还有精美的拱门、壁柱等物品。

发掘工作进入了1962年,他们挖到了佛塔的中央区域,一个盒子出现在人们眼前了。

这是一个由石头制成的盒子,盒子是圆形的,由盒体、扁平的盒盖、嵌进盖子上面洞里的球形盖柄构成。盒体侧面和盒子的底部有用梵语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被译出来之后,令人们兴奋欲狂。

原来,文字的内容介绍了这个佛塔的建造时间为“卡西卡王族统治的第127年”,也就是公元4世纪中叶前后。更重要的是确定了盒子内部“是达沙巴拉的舍利的居所”,达沙巴拉是佛祖的一个称谓,就是说,查哈利他们发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

img6

图注:这个由石头制成的盒子之中就安放着佛祖的舍利和体侧面和盒子的底部有梵语书写的文字。

在石盒的里面,是一个生满铜锈的盒子,盒盖与盒体已经被锈蚀成为一体了。经过技术处理,这个生锈的金属盒子也被打开了,里面露出的是一只用黄金制作的球形瓶子,旁边是包裹着珠子、金银等物品的丝绢小包,黄金小瓶中盛放的就是佛祖的舍利。

2 佛祖诞生

让我们再回到列国时代的古印度。

佛祖释迦牟尼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是个族姓,而悉达多的意思为“成就一切者”。释迦牟尼是成佛之后人们对他的尊称,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

迦毗罗卫国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臣服于十六雄国之一的憍萨罗。释迦牟尼就出生在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而他的父亲就是这个小国的国王,叫净饭王。

有学者研究,当时的这个小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实行的是部族共和制度。

净饭王的妻子叫摩耶夫人,是邻国国王的女儿。据传说摩耶夫人将要生产时,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应该返回娘家。

当摩耶夫人走到位于今天尼泊尔境内泰雷地区的蓝毗尼时,觉得腹中阵阵疼痛,她就抓住一根婆罗树的枝条,生下了释迦牟尼。

因此,蓝毗尼这地方就成了佛教圣地,世世代代的佛教徒都来这里参拜,著名的阿育王也曾经来到这个地方。现在,阿育王石柱还树立在蓝毗尼。旁边还有一个水塘,据说摩耶夫人生产后曾经在这个水塘中沐浴过。

在佛经中,还可以找到释迦牟尼出生时的描述,不过是很夸张的。其中说他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肋降生的,降生后就出现了六条天龙。释迦牟尼一降生就行走了七步,然后一手扬起指向天空,一手垂下指向大地,说:“天下地上,唯我独尊”,这自然已经是神话了。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活年代,学者们在认识上的分歧很大。在我国,除西藏外,基本认为是在公元前560年至公元前481年之间,同孔子生活年代相近。

传说释迦牟尼出生后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净饭王后来迎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释迦牟尼就是由他的小姨抚养大的。

出生不久,净饭王就请来一位相士给他算命。相士预测他以后如果能出家就会成佛,如果不出家就会成为转轮圣王,统一天下。在古印度人的心中,转轮圣王是伟大的人物,他可以持有一种叫做“轮宝”的宝器,拥有无敌于天下的能力。

3 艰苦的修行

四门出游

相士告诉净饭王,他的小王子如果不能见到他人生病、衰老、死亡,也看不到修行者的话,就不会出家。

净饭王希望释迦牟尼将来继承他的王位,让他的国家强大起来。而释迦牟尼是个生性淡泊的人,他喜欢静思冥想。为了不使王子出家修行,净饭王为他娶来天臂国的公主耶输陀罗,还想尽办法,用声色来影响他。不过,净饭王却越来越担心,因为释迦牟尼对声色诱惑并不为所动。

传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出去游玩,走出城的东门时,看见了一位老人。后来又在城北门见到了修行者,在西门看见了死去的人,在南门看见了病弱的人,生、老、病、死使他的心灵产生了震撼,生命的无常和生存的艰辛令他迷茫,他就想向修行者请教修行之法。这就是佛教著名的“四门出游”故事。

释迦牟尼再也不留恋世俗生活了,他在29岁的时候选择了离家出走,成为一个修行者。那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后来就生下了他的儿子罗睺罗。

菩提树下

释迦牟尼出家后,求教了著名的修行者郁陀迦罗摩子和阿罗逻迦蓝。但释迦牟尼按照他们的理论修行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并不能得到解脱。后来,他就离开了那两位高人,到了摩揭陀国伽耶附近的苦修林,与同道之人一起修行。在为期六年的苦修过程中,他的身体经受着严酷的考验,骨瘦如柴,极度虚弱,可还是觉得不能得以解脱,他就又选择了放弃这种修行方式。

同他一起修行的同道们,认为他是坚持不住放弃了理想,就离他而去了。

离开苦修林后,他走到了尼连禅河中沐浴,他要把出家六年来的苦行过程中,积累在身上的污垢和疲惫统统洗掉。看到释迦牟尼心力交瘁的样子,一位放牛的村女就盛来乳粥给他喝。释迦牟尼喝了乳粥之后,觉得恢复了一些元气,就走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膝而坐,闭目沉思,寻求解脱之路。

此时他下定了决心,如果这样修行下去,还是找不到解脱办法,那就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起身。

那棵菩提树原叫毕婆罗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伽耶后来就被人们称为菩提伽耶,成了佛教圣地,如今那里仍有一棵菩提树,不过已经不是原来为释迦牟尼遮荫的那棵了,那棵树已经被古印度毁佛的国王刨掉了,现在这棵树是人们从原来树上截取枝条,培育而成的。

传说故事中说,释迦牟尼在修行的时候,惧怕他得道的魔王波甸,前来干扰,千方百计地分散他的心思。开始时是派来魔兵攻打,不成功后,又让三个女儿引诱他,可是这些干扰都没有奏效。天蒙蒙亮时,释迦牟尼终于大彻大悟,眼前一片清净。

那时,他35岁。

在中国,佛教文化认为,释迦牟尼成佛这一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故此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安排佛事进行纪念,用各种杂粮熬煮成粥就是内容之一,以纪念那位村女施舍乳粥供养修行中的释迦牟尼,这就是吃腊八粥风俗的由来。

那么,佛祖历经数年修行,在菩提树下悟出的道理是什么样的?

释迦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个真理,一是“苦谛”,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到处都是苦难。二是“集谛”,说的是在世上受苦的原因,是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在追求实现欲望的时候,也要承受到各种各样的后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个人在今世所做的事,在来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或得到相应的惠泽。三是“灭谛”,说要摆脱苦难就要消灭欲望。四是“道谛”,讲的是修道可以消灭产生苦难的原因。这些都是初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布金买园

释迦牟尼成佛后,就开始收徒布道。在摩揭陀国,他的传教活动受到了国王的支持,由于佛教教义和佛祖本人赢得了国王的好感,就把王国首都王舍城附近的竹林精舍捐赠给他,作为他布道、居留的场所。

img7

图注:摩揭陀国的国王为了支持佛教,就把竹林精舍捐赠给释迦牟尼,作为他步道、居留的场所。

到憍萨罗国传道时,他也受到了欢迎。在首都舍卫城有一位商人名叫给孤独,为了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信奉,他买下了王子袛陀的园子,然后奉献给佛祖。购买园子时,他用金币铺满园子,凡是用金币铺到的地方他都买下来了。而王子祇陀为了支持佛教,就把院子中没法用金币铺到的树林捐给了佛祖。

由于这个故事,那园子就被叫做“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园子也就成了佛祖在憍萨罗国的传教之处。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还应他父亲净饭王之邀,返回故乡。故乡的许多人都追随着他也信奉了佛教,同他一起出家修行。

大般涅槃

释迦牟尼80岁高龄时,在大弟子阿难的陪同下,从摩揭陀国前往憍萨罗国。走到了毗舍离这个地方时,正好赶上雨季,就按照佛教惯例住了下来。他们走到了一个名叫帕筏的小村子,住进了一位铁匠的家里。铁匠为释迦牟尼供奉上由菌类做成的菜,他吃了以后觉得身体很不舒服,染上疾病。

第二天,病重的释迦牟尼继续前行,走到拘尸那伽就再也走不动了,他感觉到自己将要离开这尘世了。

弟子阿难见释迦牟尼病情严重,就非常难受。释迦牟尼说,有生自然也会有死,有合就一定会有离别,我离开后,你们要继续宣扬佛法,坚持修行,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

据说释迦牟尼的最后时分,是侧身卧在两棵树间,头枕着右手,静静地离去的。

后世的佛教信徒把佛祖的离世称作“大般涅槃”,人们在拘尸那迦塑造了释迦牟尼侧卧形态的大般涅槃像,而拘尸那迦从那个时候起,也成了佛教朝拜的圣地。

释迦牟尼逝世和火化的消息传开后,有八个国家的国王都想供奉他的舍利。这些国王对佛教虔诚信奉,为了得到佛祖的遗骨舍利,他们各自领兵前往,甚至作好了打仗的准备。

最终仗没有打起来,大家听了一位婆罗门的劝解,愿意和平解决这件事。遗骨舍利被分成了八份,由八位国王携带回各自的国土,建起佛塔供奉起来。

这就是佛教经典中很著名的“八分舍利”的故事,而那位负责调解的婆罗门得到了最初装过遗骨舍利的瓶子,村民们得到了火化时地上剩余的焦炭,也都分别建塔供奉起来。年轻的考古学者查哈利发掘出来的舍利盒,就应该是那八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