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微软与英特尔

公司应如何对抗微软或英特尔?从理论上来说,公司可以出售兼容的产品,以避开这两家公司的网络外部性。如果无法兼容,就算公司所设计的操作系统比微软的操作系统便宜好用,消费者还是不会购买,因为现有的软件大部分都无法和你的操作系统兼容。不过,如果你的操作系统可以运行与微软兼容的软件,你就可以挑战微软的独霸地位了。

事实上,AMD公司就是用这种策略来与微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竞争的。至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AMD所生产的微处理器在功能上几乎和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没什么两样。因此,AMD便得以抢到英特尔的一小块地盘。

当然,IBM更是将其优势让给了竞争对手的兼容产品。由于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廉价的IBM兼容计算机,因此IBM便得不到网络外部性的好处。消费者在决定是购买IBM还是戴尔的个人计算机时,是以其价格或质量来选择的。这等于是把IBM和戴尔摆在同等的地位上,然后生产技术比较好的公司胜出。相比之下,网络外部性则保护了微软的市场地位,所以即使其他公司推出了便宜又好用的产品,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购买微软的操作系统。

如果要与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公司竞争,除了推出兼容的产品外,还可以把产品卖到利基市场上。以小学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为例,苹果便占有很大的市场。苹果在小学之所以有销售上的优势,是因为其计算机一向都比IBM的兼容计算机好用。此外,由于用苹果计算机的小学非常多,所以有很多小学专用的软件都是为苹果计算机设计的,这也使苹果得以在小学的利基市场上享有网络外部性。

就高科技产品而言,如果要挑战受网络外部性保护的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到这家公司的消费者决定展开另一个大规模协调博弈为止,因为高科技产品的淘汰速度很快。比如,如果把目前所开发的软件拿到7年前所购买的计算机上运行,大部分都不理想,因为计算机的速度、图形和内存进步很快。

计算机产品的快速淘汰会限制网络外部性的优势。为了说明这一点,试想两种消费者可能会购买的软件:一是已经开发出来的旧软件;二是消费者未来想买的新软件。微软和英特尔有两个潜在竞争者不具备的优势,由于其产品主导了计算机市场,因此有大批软件都能与其产品兼容。此外,由于大家认为未来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因此消费者便期望未来大部分软件都能与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兼容。

现在假设你的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而且不打算使用现有的软件,但很不幸的是,消费者会拒绝购买你的计算机,因为IBM的兼容计算机(内含微软操作系统与英特尔微处理器)所能使用的软件比你的计算机要多得多。你对于现有的软件无能为力,但如果你能让软件商相信你的计算机会一炮而红,它们就愿意开发新的软件让你的计算机使用。因此,计算机功能的持续提升反而会伤害微软和英特尔,因为它会使专门与其产品兼容的现有软件丧失优势。

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回溯兼容问题是竞争者比微软和英特尔更具优势的另一个方面。这两家公司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因为工程师一直在设法让计算机变得更好、更快与更便宜。为了维持网络外部性,微软和英特尔只好大费周章地让其新产品与旧软件兼容。不过就技术上而言,产品很难回溯兼容。假如微软和英特尔不必担心兼容性,产品就比较容易设计。如果你的产品根本用不到旧软件,工程师就不必受到回溯兼容性的限制。因此,假如你公司的制作工艺和微软、英特尔不相上下,应该可以做出更好的产品。当然,假如你的产品仅有优异的质量,可能还不足以打败微软和英特尔在网络外部性上所占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