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看不见的手”成为亚当·斯密的典范后,经济学家所提出最有影响力的概念大概就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说明了为什么自由贸易对国家一定有好处,但这一理论也有助于说明企业该如何配置员工。
为了了解比较优势,我们来看表12-1。
在这个例子中,简和比尔毗邻而居。两个人花在做饭和打扫上的时间都是15小时,但简比较会打扫,比尔比较会做饭。假如两人一起做事,而且打扫全部由简负责,做饭全部由比尔负责,那么全部的工作只要10小时就可以做完。这个结果看起来好像不重要,但却非常神奇!
试想,只要两人进行服务贸易,就可以各省下5小时。除了这两人以外,并不需要加上其他人,而且显然没有人会受损。只要彼此愿意交易,两个人就可以互受其益。
这个结果对公司和国家有很深远的影响。当你有两个人,而且他们各自精于某一项工作时,分工就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各自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同样,当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时,各国就可以在其最擅长的事情上分工,并因此互享其益。
在上述例子中,一方在打扫上有绝对优势,另一方则在做饭上有绝对优势。假如比尔在打扫和做饭方面都高人一筹,如表12-2所示,此时会发生什么事?
双方是不是还能从进行服务贸易中得到好处?毕竟,既然比尔现在打扫和做饭都高人一筹,他和简合作还有收益吗?有。假如双方各做各的,简就要花8小时才能做完家事,比尔则要花3小时。但如果做饭全部由比尔负责,打扫全部由简负责,简就只要花6小时,比尔则只花2小时,双方还是可以从交易中得到好处。
从这里可以看出,比尔比简会打扫。从绝对角度来说,比尔做这两件事的速度的确都比简更快。比尔打扫的时间是做饭时间的两倍,而简打扫技能则比做饭更强。因此,双方还是可以从交易中得到好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其中一方在每一件事上都比另外一方能干,只要双方在自身最擅长的领域分工,还是可以从交易中得到好处。
这个简单的论证也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经济学家几乎都支持自由贸易,因为即使是美国这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每一个产业上都占有优势,但在和第三世界国家往来时,双方还是可以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商场博弈
分工的好处
假设你们公司同时生产机件和齿轮,而且在一天之内,简可以做出1个机件或是1个齿轮,而比尔可以做出2个机件或是7个齿轮。比尔在每项工作上占有优势,所以比尔显然是比简有价值的员工。在你计划辞退简之前,你应该先判断她对你到底有多少价值。试想:简在两天内可以做出多少产品?这个答案似乎很简单。表面上看,她在两天内可以做出2个机件或是2个齿轮。但是,简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只要通过神奇的交换,简的参与也可以在两天内为你做出7个齿轮。
7个齿轮—怎么可能?假设你们公司只请了比尔,而且迫切需要两个机件。比尔显然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做出来,而这也表示比尔当天没法生产齿轮。因此,你们公司制造2个机件的代价就是7个齿轮。现在假设你雇用了简,她可以用这两天来生产两个机件。如此一来,比尔就有时间生产7个齿轮了。简的两天时间可以让你们公司多生产7个齿轮,这就是她对你们公司的价值。
这个例子的启示在于,当你思考员工能做什么时,不应该只看他能做到多少,还应该看他可以帮其他员工省下多少时间来做其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