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让罪犯花钱消灾?比如,有一个罪犯愿意用钱补偿受害人,以换取受害人放弃起诉。假如受害人愿意的话,政府该不该同意?
博弈论很明确地指出,息事宁人是人之常情。假设你刚刚被抢,而且心理创伤远比财物损失大,比方劫匪从你身上抢走30元,却让你蒙受了9000元的精神损失。还好劫匪被抓了起来,而且可能要被判刑一年。而如果你肯放弃起诉,他就愿意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你,比方说3000元,此时你该不该接受?
其实,未尝不可。假如劫匪躲过了牢狱之灾,将来他再抢你的概率微乎其微。这个劫匪固然让你蒙受了9030元的损失,而且赔偿金只有3000元,但如果他坐了牢,你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接受他的提议对你比较好。
不幸的是,如果用钱就能摆平受害人,劫匪就会越来越嚣张。因此,假如法律禁止我们拿钱,使劫匪没有办法花钱消灾,所有善良的公民才能过得比较好。以图1-5所提到的博弈为例,劫匪会先在A点决定要不要抢你。假如他要抢,那么外在因素就会在B点产生作用。外在因素是指大环境中决定劫匪会不会被抓的随机因素。劫匪判断,他在B点被抓的概率只有1%。假如劫匪在B点被抓了,你在C点就要决定是把他送进牢里,还是接受他所给的3000元。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劫匪宁可付你3000元,也不愿意坐牢。因此,从劫匪的观点来看,假如你在C点收下这3000元,抢劫你对他比较有利;因为就算遇到了1%的失手机会,他也不会被关起来。尽管劫匪被抓到且付给你3000元对他并不划算,不过,要是能降低被抓到所造成的损失,劫匪就更可能铤而走险了。
在C点时,收下这3000元对你可能比较好,既然你已经受到了伤害,把劫匪送进牢里并不能抚平你的创伤。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在A点就不要被抢。但是,只要劫匪知道,在C点拿钱对你有好处,他就可能会下手。
在图1-5的博弈中,即使你在一开始就保证说,万一博弈走到C点,你一定会送劫匪去坐牢,但这个不接受劫匪收买的保证并不可信。
因此,如果有法律禁止你放弃起诉来换取劫匪的金钱补偿,你以及其他大众反而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因为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当事人往往缺乏足够的动机去惩罚那些伤害他们的人。
商场博弈
建立严格的名声
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损失多半难以弥补。不过,要是你希望延续和肇事者的关系来让自己受益,宽恕就会是比较好的做法,然而不幸的是,指望将来能得到你宽恕的人反而比较容易伤害你。
以下面这个博弈来说,顶极公司会定期收取供应商按照计划送来的货物。遗憾的是,由于供应商遇到了麻烦,所以它必须花很大一笔钱,才能把当时所答应的货物送到。假如供应商认为,一旦延迟交货,顶极就不会再找它,那么它就会不惜血本地把货准时送到。但如果供应商认为,顶极会原谅它的延迟,它反而不会把答应的货物送到。
图1-6显示的就是这个博弈。供应商先在A点选择,假如它决定迟交,那么在B点,顶极就要决定是否要与这家供应商继续往来。
在B点原谅延迟交货的供应商对顶极有好处。有人可能会认为,宽恕对顶极其实没有好处,因为供应商会把这种宽大的行为纳入考虑,因而在A点延迟交货。但在供应商决定要不要准时交货之前,它并不知道顶极会怎么做。假如供应商选择延迟交货,那么顶极不妨原谅它,因为要是从此不再与对方往来,损失反而会更大。顶极的确可以撂下狠话说,对延迟交货的供应商绝不宽贷,但这种威胁并没有可信度。
唯一的办法是,顶极只要树立对供应商严格要求的名声,就可以赢得这场博弈。假如图1-6中的博弈只玩一次,那么不惩罚供应商肯定对顶极比较有利。但为了避免留下后患,顶极不应该就这么算了。假如顶极让供应商相信自己言出必行,同样可以赢得博弈。只要供应商相信,为了免除后患,顶极在B点一定会严惩它,那么它一定会把货准时送到。